中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但长期以来化肥利用率低下,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让化肥既环保又增效,既修复改善土壤,又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是生物科技领域面临的巨大难题。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的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生产Y-聚谷氨酸的柱式固定化反应器及其工艺”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银奖。
该专利技术被称为“绿色化肥的加工技术”,大力推动了聚谷氨酸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25%,并在修复改善土壤中发挥了神奇作用。
轩凯生物“绿色化肥”系列产品展销会。
该专利主要发明人、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徐虹教授告诉记者,这项发明专利创新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刺激素γ-聚谷氨酸生产装备及发酵工艺,攻克了产物高粘度、氧气传质效率低下而生物培养困难的共性技术难题,突破性将γ-聚谷氨酸生产效率提高近一倍,从而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切实推动了聚谷氨酸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作物平均增产10%-25%,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12%,增效肥料累计推广1亿亩次,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专利及其工艺外围产品技术已在江苏、湖北、云南等省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徐虹(中)、冯小海(左一)在颁奖大会上。
据了解,博士生导师徐虹多年前在进行微生物筛选试验时,偶然发现一种细菌能产生出很黏的物质,经分离后分析其名“聚谷氨酸”,这是生物界一个重大发现。后来,南工大成立了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生物学博士冯小海任总经理,开发“聚谷氨酸”系列化肥产品等。冯小海也是此次获得中国专利银奖的专利发明人之一,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聚氨基酸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高分子,尤以聚谷氨酸在化肥增效领域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聚谷氨酸化学结构特殊,能够有效防止氮肥的挥发损失、钾肥的固定,阻止磷酸根、硫酸根和金属元素产生沉淀作用,提高作物根际土壤养分浓度。”冯小海介绍说,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能够构建作物根际周围良好的水肥环境,可有效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作物养分的吸收能力,因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冯小海在全国生物科技研讨会上演讲。
南工大科研团队聚谷氨酸新型肥料的推广,获得了2018年度南京市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项目的大力支持。作为新一代化肥增效剂,已累计推广面积1.5亿亩,累计新增产值100亿以上。
来源:通讯员 詹伊婧 扬子晚报记者 缪礼延
免责声明:当前页为 这项获奖专利技术推动绿色化肥规模化应用产品信息展示页,该页所展示的 这项获奖专利技术推动绿色化肥规模化应用产品信息及价格等相关信息均有企业自行发布与提供, 这项获奖专利技术推动绿色化肥规模化应用产品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店铺所有企业完全负责。世界工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亦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纠纷由会员自行协商解决。
友情提醒:世界工厂网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渠道。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夸张的描述、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您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对于任何付款行为请您慎重抉择。
投诉方式:fawu@gongchang.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将您真实身份信息及受到侵权的初步证据发送到该邮箱,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世界工厂网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