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得分低典型问题
虽然知识产权得分低的情况并不多,但在历年的结果分析来看,都有企业“饮恨”知识产权,由于知识产权在高企申报中处于核心地位,知识产权失分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等都可能不被认可,因此,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高企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问题分析
那么,在大家都知道高企申报的知识产权要求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严重失分呢?
答:结合曾经“诊断”的失败案例来看,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满足规则层面的需求
案例一:某软件企业填了10项软著,但近三年只有5项有效,必然会扣分
案例二:企业只有一个发明,但是评审时发现,这个发明的权利人不是申请主体,且这个发明未缴年费已经失效,自然就是0分。
第二、不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
案例一:企业有6项软著,表面上已经满足基本要求,但是专家评审时认为,其中两项软著在技术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区别,于是只认可了其中一项,导致扣分。
>>>>建议
在高企申报之前,企业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关技术,要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分数,切勿把管理方法中知识产权的低基本要求或者门槛性要求作为企业申报的高需求;其次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明确受让等形式获得的知识产权得分很低,独占许可已经不被认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定要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人均为申报企业,知识产权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识产权未缴年费和重复使用。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典型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差距很大,经分析发现,在数量惊人的认定失败的企业中,有的企业的转化能力得分才20分,而低的竟然只有0分。对于转化能力近20分的,显然未通过认定还有其他问题,但是那些只得到低于10分的企业,基本上转化能力得分低就是其高企认定失败的主要原因了。
>>>>问题分析
在接触很多转化能力得分低的企业,总结之后发现,企业转化能力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转化结果弄反了。
第二,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能够被评审专家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经过查阅一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的企业申报的材料之后,发现有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上罗列了二三十项转化,而申报资料中一项证明材料都没找到,甚至连基本的对应的专利都没有,或者有证明材料,但明显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如果被认可的转化数量少切数量低,得分自然就会低。
>>>>建议
新修订的高企管理办法评分细则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总分依然是30分,但是要求更高了,企业取得高分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A档的要求是年均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至少是5项但却需要提供技术描述性材料。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准确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新要求,确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在梳理过程中,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出发点,以已经带来或即将带来收入的拥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样品等为落脚点,找到这两个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各项原则。其次,要整理和归集好证明材料,证明材料越丰富有力,转化被认可的可能性就越高,既要保证转化的数量满足要求,也要保证每个转化都有足够而又准备的证明材料支撑。
管理水平得分低典型问题
该评分模块能体现企业对于高企认定重视和精细程度。仅仅因为管理能力得分低而导致高企认定失败的企业属于少数,一般还有其他失分项,但是部分企业忽视了这个问题,失败的案例也鲜有发生,例如百度搜索并复制粘贴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甚至连企业名称都没有更改等看似低级的错误。
>>>>问题分析
造成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材料的完整性问题,如果漏放、错放了某个文件,或者放的文件与并非申报所需的,都会失分;
第二,材料的质量问题,常见的比如材料中内容前后矛盾、逻辑错误,甚至出现别的企业名称,产学研造假等,这些问题往往是比较致命的。
>>>>建议
就高企申报而言,企业除了需要提升研发管理水平之外,还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仔细研究申报要求和评分细则,搜集每一个评分项目的证明材料,确保证明管理水平高的材料完整性;
其次,重点整合搜集到的材料,精雕细琢,不断完善和丰富,确保材料的质量过关,为获取更高的分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保证管理水平模块与其他材料前后逻辑的一致性,不能前后矛盾,此外,要以企业的实际为导向,杜绝出现有明显问题的材料。
成长性得分低典型问题
成长性得分低属于“自然灾害”,诸多企业特别是重新认定的高新企业在认定过程中,
因为市场环境、企业战略调整等导致财务部分的成长性得分都是0分,这种局面就意味着其他模块企业能扣得分多只有9分。
>>>>问题分析
如果除了成长性,其他模块的得分也不理想,认定失败往往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很多时候,综合分析得出的“未通过原因”,仅仅是成长性低,是缺乏足够的说服性的,也就是说,就算是企业的成长性得分为零,总分扣除20分,还有80分,那另外9分究竟在什么地方被扣掉呢?
实际上,经过专家的分析得知,其实在真是评审时,每个模块专家在打分时很少会给满分,即使其他地方的材料非常美,都可能被扣点分数,更不用说大部分情况下,企业自己很难吧材料做到美,那些被扣三四分的,一方面企业自身容易察觉,另一方面企业更不会知道具体被扣分的原因了,但加起来就达到9分了,甚至还超过了9分。
根据历年的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因为成长性得分低而为通过的企业的评分集中在65-70分。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造成企业高企认定失败的原因与其在于成长性得分低,不如归结于其他材料不够美。
>>>>建议
要提高成长性得分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企业要努力发展壮大,让财务数据有利于得分,但在这短期内或者说在高企申报周期内并不现实。2016年重新修订后的新的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在此成长性计算方法上有一些调整,部分企业可能会从中受益,所以在面对成长性低问题的企业积极调整心态,必须短暂的忘却成长性得分偏低,主攻成长性之外的模块以提高分数,当然这对申报者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别忘了,还有哦......接下来就企业申报过程中出现的明显不符合管理办法要求,进而导致高企认定失败的因素进行一些汇总解析,具体如下:
一、领域不符
>>>>典型问题
企业产品不符合领域
研发项目或高新技术产品不属于申报领域
RD表和PS表未达到三级目录
未注明四级领域
RD和PS与申请高新技术领域不符
上述不符合项在被发现后必然连锁反应,导致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比不达标,从而会致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失败。
>>>>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企业因为技术领域问题导致认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类:
一,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在国重点支持领域的明确排除的范围内,往往领域目录中明确列出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技术,必然直接被否定。
第二,属于新技术,之前的领域还没有囊括,找不到明确的对应,企业容易对应到似是而非的领域中;
第三,企业匹配自身的领域不够具体和准确,属于操作和判断性的错误。
>>>>建议
新出台的国重点支持领域有比较大的调整,但“重点不支持”的领域显然只增不减,对于存在上述一类情况的企业,如果想申报高企,必须开展必要的技术战略转型升级。
对于原先未能匹配到合适技术领域的企业,而现在领域调整后找不到的企业而言,可以采取的办法除了往接近的领域上匹配之外,技术的转型升级工作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对于领域匹配得不够确的企业,先提高对于领域选择重要性的认识,高精尖的技术选错了领域都是致命的,同时申报的企业必须认真对比和研究适合、准的子领域。
研发费用与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不足
>>>>典型问题
研发费用方面:
主要问题是部分研发项目被评审专家否定,导致扣除否定研发项目对应的研发费后,研发费用后研发占比不达标。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方面:
主要问题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不被认可,导致扣除后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比例不达标。
此外,技术领域问题不符也会造成RD费用和PS收入不符。
>>>>问题分析
由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比例属于必须达标的量化比例要求,一旦比例不足,
高企认定必然失败,造成比例不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归集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缺乏系统规划,对高企申报的要求和内在逻辑理解不到位。
第二,忽视技术描述,对研发项目与产品的技术说明与证明材料的整合挖掘不到位。
费用与收入比例不足,表面上是财务问题,本质上却是技术问题。
>>>>建议
在整理高企申报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理解层面可以认为研发是起点,产品是终点,整个材料的组织基本上是紧密围绕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因此,企业在申报高企前:
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申报要求对研发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进行系统规划和梳理,这里是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情况,研发人员情况,知识产权情况,技术情况,研发项目与产品的关联情况等,从而确定合理的比例区间,RD数量,PS数量等。
其次,要基于企业的技术材料,知识产权质量和数量,各类支撑证明材料合理确定和完善用于高企申报的具体RD和PS的名称、技术描述、成果支撑、证明材料等。
三、人员结构不符
>>>>典型问题
人员结构不符主要表现在:
科研或研究人员比例不达标;
科技研发人员的专业不符;
研发人员不满足183天;
人员花名册的结构不合理;
人员花名册的真实性存疑;
研发机构名称与管理水平中的文件存在矛盾
>>>>问题分析
每年在申报前,有很多企业在其他各项条件都已经比较满足的情况下,却因人员结构存在上述的不符合情况导致终认定失败,弥足遗憾。分析来看,人员结构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申报企业出现这类问题的本质在于对高企的申报要求没有准确领会,对材料的至架构不够科学和严谨,依然停留在拼凑的层面,当然也忽视了一些必备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建议
申报企业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新的高企认定办法在人员方面降低了要求,将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统称为科技人员,比例要求统一为10%,取消了大专以上的学历的限制,这些调整为企业处理人员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对于员工数量较多的研发生产型企业而言,在科技人员的确定上免除很多对学历和人数上的限制。
总体而言,企业要做到杜绝人员结构不符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思考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和计算方法确定总人数
确定各项目研发人员数量及名单
根据相应格式确定人员花名册
统一材料中花名册部门机构名称
完善相关证明材料
其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新的管理办法对于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人员的统计方法、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科技人员的认定标准等,申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财务核算不规范典型问题
财务核算不规范是很多企业高企认定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研发费用含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而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
二、会计报表没有研发核算
三、多个研发项目的研发经费雷同
四、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
>>>>问题分析
通常情况下,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主要在于企业对于高企研发投入核算制度并不了解,或者是在建立制度的情况下并未严格按照高企的相关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从而造成了各种不合理或者各种错误,甚至是按照高企要求比例核算得出的研发费用竟然大于企业账目体现的管理费用,“倒挂”现象每年的申报季不计其数。就研发费用大于管理费用科目的下设科目,自然是不会高出管理费用的。
>>>>建议
对于一般的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企业财务执行人员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研发核算管理的规则和内涵,尤其是在费用的归集过程中,要厘清前后的逻辑关系,在结合企业真实情况的基础前提下,考虑到合理性和全面性,避免数据的前后矛盾和逻辑错误。
财务数据不符
>>>>典型问题
1、收入与税务系统数据不一致
2、专项审计报告与年度财务报表数据不一致
3、财务报表年期末数与下一年期初数不一致
4、财务报表附注与主表数据不一致
5、填写的财务数据与申报报告数据不一致等
>>>>问题分析
经过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类:
一类问题出在审计过程,会计律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不充分,不够认真细致等都可能带来致命问题。
第二类则是在材料填报过程中,高企申报涉及大量数据信息,马虎和失误都将带来严重后果。
如果评审中被发现数据问题,基本上是一票否决。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当前页为 高企申报材料常见问题产品信息展示页,该页所展示的 高企申报材料常见问题产品信息及价格等相关信息均有企业自行发布与提供, 高企申报材料常见问题产品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店铺所有企业完全负责。世界工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亦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纠纷由会员自行协商解决。
友情提醒:世界工厂网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渠道。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夸张的描述、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您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对于任何付款行为请您慎重抉择。
投诉方式:fawu@gongchang.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将您真实身份信息及受到侵权的初步证据发送到该邮箱,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世界工厂网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