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技术功效矩阵图、技术矛盾矩阵(Triz)和技术S曲线等专利挖掘的方法不管用,而是对于很多人(发明人)来说,掌握和应用这些方法本身就很难,掌握不了或者看起来太过复杂而不想去应用,结果都是一样,没有去用的话,这些方法就真的没有用。例如,要制作技术功效矩阵图,需要大量的检索作为前提。还有个缺点是技术功效矩阵图太过复杂,费了很大劲找到相关技术、挑选出技术特征、技术功效,并填写表格后,表格是很大的,内容很多,看起来就十分复杂。
拆分其实对应于下位细化,上位是下位的反义词,上位的目的在于扩大保护范围。具有了保护这一思想意识,对于理解专利相关知识,很有帮助。上位、下位都可以“挖掘专利”。为什么上位也可以“挖掘专利”呢?——上位是下位的反义词,已经说完了!在很多的书籍或者文章中,也会提到「对技术方案以技术功能组成或者技术架构组成作为出发点进行拆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而,发明人按照结构或者功能对大的部件进行拆分,拆分成小的元件之后,也还是不知道哪个地方是发明点,可以申请专利!
原因在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光没有专利检索的技能,也不具备创造性判断的技能,不知道哪个地方是「不常规的」,反正就是缺失了很多的专利知识。这样看来,他们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申请专利,就再正常不过了,是吧?关于创造性的判断方法见前面文章:实用的创造性判断方法审查员的创造性判断方法——三步法即便是我讲了,你看了相关的内容,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遇到困难的,这是确定无疑的事!
发明人还可以「硬写」,请正确理解这里的「硬写」,不是瞎编专利申请文件,而是一种从硬写交底书过程中发现创新点的心理学方法。为什么是心理学上的方法呢?——发明人整天面对的就这么些东西,在印象中,因为太过熟悉而容易贬低其创造性,再叠加上很多发明人认知中的创造性比专利法要求的创造性更高。即便是感觉自己的技术都很常规,也要要对这些「自以为常规的技术」,按照功能或者结构拆分,拆分得越细致越好。然后就是遍历地思考,是否有能实现比较好效果的小结构。
无论如何,都要在这些「自以为很常规的技术」中,找出一个有可能的技术。然后,对找到的这个技术,按照功能或者结构拆分,拆分得越细致越好。然后就是遍历地思考,是否有能实现比较好效果的小结构。即便是在没有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要在这些「自以为很常规的子技术」中,找出一个有可能的子技术。基于这种方法,循环迭代几次,应该能找到一个「所谓的发明点」。
原创:高学峰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当前页为 简单实用的专利挖掘方法产品信息展示页,该页所展示的 简单实用的专利挖掘方法产品信息及价格等相关信息均有企业自行发布与提供, 简单实用的专利挖掘方法产品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店铺所有企业完全负责。世界工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亦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纠纷由会员自行协商解决。
友情提醒:世界工厂网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渠道。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夸张的描述、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您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对于任何付款行为请您慎重抉择。
投诉方式:fawu@gongchang.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将您真实身份信息及受到侵权的初步证据发送到该邮箱,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世界工厂网的关注与支持!